15
2012/01
分享
安化黑茶 中國和世界獨一無二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12-01-15 12:00
來源:
湖南農業大學著名茶葉教授劉仲華,幾個月前在美國哈佛大學,作“黑茶與神奇的金花菌”學術報告后,國際上許多食品工程專家和微生物學家,都想馬上一睹茯磚茶的芳容。中國地大物博,又長期自閉,淹沒和封存在歷史深處的故事,一經挖掘披露,則全世界驚嘆,這不足為怪。益陽千年黑茶故事,又是一例。
國家注冊認可的三大縣域品牌茶,是普洱茶、祁門茶、安化茶。這三大茶中,歷史最悠久,文化最豐富的是安化茶。因為安化茶以專供我國西北地區、俄羅斯、蒙古用茶的黑茶為主,千百年來,是中央政府“以茶制夷,茶馬互市”國策的主要承擔者,與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密切相關。但由于過去我們自己對當地茶文化的挖掘與宣傳不夠,世人對安化茶了解不多。
益陽安化茶文化歷史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有不少獨一無二的故事
一、益陽代代有貢茶
自唐朝至清代,皇宮貴族喜愛安化茶,宮廷用茶與貢茶的歷史最悠久,進宮的貢茶品類最多。
福建大紅袍茶成名于明代,西湖龍井茶,清朝才被定為貢茶,普洱茶是雍正年間才定為貢茶。四川人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來證明蒙頂茶在唐朝進京,可能成為貢茶了。
唐朝人楊燁寫的《膳夫經手錄》有“潭州茶有(益)陽團茶渠江薄片茶”的記載。并說,渠江薄片茶經鑲陽到長安。同理,安化的渠江薄片茶,與蒙頂山茶一樣,唐朝就有可能進入朝廷了。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貢錄》列舉了當時全國的幾種貢茶。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當時朝廷對安化的評價:唯茶甲諸州縣。宋朝因而在安化還設了以米鹽布換茶的官市(博易場)。
到元朝,安化芙蓉茶,云霧茶在朝廷很有名氣。
明朝時,朱元璋洪武年間,就點了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為貢茶。
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爺貴族中奉為珍品,又被嘉慶道光皇帝看上,成為貢茶。
因此,貢茶歷史之久,品種之多,沒有一個地方的茶能比過安化。
益陽茶葉可寫進世界軍事史——因安化茶的重要和緊俏,出現過一種特殊軍隊——茶商軍,世界上絕無僅有。茶葉戰爭早鴉片戰爭一千年。北宋戰事多,戰馬緊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區買馬,銀子不行,唯有茶葉才可換馬。朝廷就派專門軍隊,到安化收茶,再押運西北,換成戰馬。這種實施茶馬政策的軍隊,被叫做“茶商軍”。 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馬亦何殊?”
南宋取消了茶葉專賣,但征稅特重,茶商無利可取,就聯合起來,也組織茶商軍,武裝販茶抗稅,1180年后,先后有黎虎將、賴文政兩支茶葉商人組織的茶商軍,有三、四千人馬。朝廷因此也派出軍隊,在安化資水邊的龍塘設寨,控制茶葉水陸運輸要道。打擊商人武裝。在龍塘寨,還有茶葉戰爭的遺跡。
“唯茶甲于諸州縣”,宰相對皇帝說;“安化天尖如雀舌”,陶澍對學生道光皇帝說——安化茶山、茶樹千年聞名天下獨有。
二、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安化茶為何這樣風光?是由于特別的地理與土質。土壤,石頭,多雜色,安化出奇石。地球上85%的冰漬巖存在安化。哪能不出好茶?
在大學茶葉教科書里,用縣名命名的茶樹品種就只有一個,“安化群體品種”。史料記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在國家評定的21個優良茶葉種里,就有安化云臺山茶葉。著名的8個大葉茶種中,就有云臺山大葉種。
安化歷史上被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貢茶山,是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比的。云臺山,芙蓉山,香爐山,宋代就是有名的茶山。還有仙溪,龍溪,大橋,九渡水,是明代朝廷指定的“四保貢茶”鄉。兩江總督陶澍在《詠安化茶》中有“芙蓉挿霞標,香爐渺云闕。自我來京華,久與此山別。”思念兩座山上的龍芽、雀舌茶。
還有火云洞,思賢洞等“六洞茶”,高家溪,馬家溪等“二溪茶”,都進入了有關歷史書籍。這些都是制作黑茶的最好原料。
三、絲綢之路之茶馬古道起點
這里是絲綢之路的最大起點——“茶事斯為盛,人煙兩岸稠”。八大茶鎮,三百家茶行,十萬茶工。明清600年,安化黑茶產量世界第一。安化創下了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茶業奇觀。
可能是運輸方面的原因,明朝初年,在茶馬互市中,朝廷點四川烏茶為“官茶”,但時間長了,西北少數民族還是要喝湖南茶。因此私茶(湖茶)販運猖獗,朝廷屢禁不止。為此,大臣之間,對湖南茶是禁是放,斗爭不斷。最后,只得將湖南黑茶也定為官茶。《明史•茶法》載,1524年,因“商茶低劣,悉征黑茶[湖南茶]。”安化茶被定為官茶后,茶業空前興旺。在小淹至東坪不到百里資江的兩岸,有茶葉專業鎮8個:小淹,邊江,江南坪,唐家觀,黃沙坪,酉州,喬口,東坪。共有茶號300多家。制茶季節,晉商,陜商,徽商,廣州,漢口,蘭州等客商齊據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為盛,兩岸人煙稠”的茶業歷史奇觀。
黃沙坪鎮,在清末有四萬人口,與有2200年縣城歷史的益陽城不相上下。專門的茶葉船碼頭就有四個。是長江水系與漢口相連的最大茶葉碼頭,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明清600年,安化成為世界黑茶中心。其間,中國五個黑茶產地省,平均產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烏茶)20%,廣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時,最高年產黑茶18萬擔,紅茶70萬箱。湖南省的茶,70%至80%產在安化。
四、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中國產品第一個國際大獎,是安化紅茶——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安化紅茶曾經稱雄世界上百年。
百年前,英國、俄羅斯的茶市上有“非安化字號不買”的故事。
在十九世紀,紅茶天下,就是安化的天下。英國倫敦,俄國莫斯科,80%的紅茶來自安化。沒有“安化”字樣的茶,價錢要低至少一個檔次。鴉片戰爭打開中國通商口岸后,廣東人與英國人作紅茶生意大增,不少廣商直接到安化黃沙坪開茶號,稱為“廣莊”。俄羅斯人也到漢口開茶葉貿易公司,直接收安化紅茶。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安化紅茶靠百年聲名,毫無爭義被一至認定為金獎。茅臺酒是被故意打破后,才引起轟動,得到金獎。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兩個國際金獎。
也是在鴉片戰爭后,英國偷了我們的茶樹與加工技術,靠現代工業能力,國際經濟地位,與印度進行種植與加工合作,把我們踢出了國際市場!在愛國主義教育中,不知為何只講我們禁了英國鴉片,不講英國搶了我們的紅茶(種植,加工技術,國際市場)。
“渠江薄片茶”——黑茶之祖。益陽是黑茶發祥地,“世界茶王”千兩茶的故鄉。
千兩茶為安化獨有。因為散黑茶在運輸途中保管困難,安化人將原來的散黑茶壓成百兩茶,后又成千兩茶柱。千兩茶不僅大大方便了運輸,更因為制作工藝的獨特,茶葉壓緊后發酵的加快,極大地提升改變了黑茶口味,是茶葉制作史上的偉大創舉。臺灣著名茶文化專家曾至賢的緊壓茶著作《方圓之緣》一書,為“世界茶王——千兩茶”寫了專門章節。
公認千兩茶為世界茶王,至少有這樣幾個原因:一、單品最大;二、包裝絕妙——樸實無華又奇巧異常,風格式樣天下唯一,包裝與產品同步生成,天下唯一的非后包裝產品;三、口味獨具一格,并隨陳年時間不同,口味不斷變化。
在北京故宮和臺灣故宮,在湖南農大,鎮院之寶就是百年千兩茶。
安化有中國最早的茶葉專門學校
安化有中國最早的茶葉專門學校,最早的茶葉科研機構,最早的黑磚茶廠。制造了出天下第一片黑磚茶。1920年,安化籍湖南名士彭國鈞,在安化小淹成立的“湖南茶葉講習所”,是中國最早的茶葉學校,1938年發展為湖南修業農校,茶葉為當家專業。民國時,除該校外,就只有復旦大學開有茶葉專業。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至今在國際上地位特高,與它的這段開山歷史密不可分。
1928年,在安化又創辦了“湖南茶事試驗場”,為我國最早的茶葉科研機構之一。
1939年,留學日本的彭先澤回到安化,創辦了湖南磚茶廠。制出了天下第一塊黑磚茶。
安化誕生和造就了“黑茶理論之父”彭先澤,造就了“滇紅之父”馮邵裘,紅茶大師黃本鴻等一批茶葉精英。
安化小淹人彭先澤,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日本九洲帝國大學農學系。在父親彭國鈞的要求下,1938年辭去浙江大學教授,回湖南省發展家鄉茶業。任省茶葉管理處副處長。1939年回到安化創辦湖南磚茶廠,在安化從事茶葉生產,經營,科研十多年,先后出版了《茶葉概論》,《茶葉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磚》等專著。為中國黑茶進行系統理論總結的第一人,成為中國黑茶理論之父。
湖南茶事試驗場第一任場長馮紹裘,在安化研究紅茶24年。在種茶,制茶,茶葉機械,人才培養上貢獻巨大。后請到云南,創立滇紅。
安化黑茶獨一無二的品質
益陽安化黑茶品類多樣,工藝獨到,代表了黑茶的最高水平。金花菌為益陽茯磚茶所獨生。
千兩茶,黑磚,花磚,茯磚,天尖,貢尖,生尖,益陽黑茶這七大品類,風味各異,口感明顯不同于云南,四川,廣西的黑茶。千兩茶原本是劉姓人家傳子不傳女的祖傳絕密工藝。益陽茯磚茶的金花發花(冠突散囊菌)技術,被定為國家二級機密。
在日本呆了18年的著名微生物學家王志偉,近年回到中國,目的就是研究益陽茯磚茶里金花菌——冠突散囊菌的生成原理和保健功能。這個地球上只有茯磚茶才有的微生物菌,已引起茶葉專家,微生物專家,醫學家的高度重視。記者采訪王志偉時,他很振奮的說:
茯磚茶里的金花里,肯定會出一個諾貝爾獎!
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選定金花菌課題后,進展迅速,在國際上引起了高度關注。
有人說,千兩茶、茯磚茶,將成為益陽農產品征服世界的一個洲際導彈!
益陽的茶葉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人文故事。
紅茶之父馮少裘,在安化從事茶葉研究20年。
清朝兩江總督陶澍,留下了歷史上最長的茶詩《詠安化茶》。
1952年,蘇聯科學院院士、茶葉專家貝可夫,率茶葉專家組到安化考察茶葉。
1985年,日本茶葉會長松下智,率隊到安化看茶,在日本《朝日新聞》發表了《制茶的故鄉》。
1956年,安化白沙溪茶廠工人李華洪上北京,成為全國勞動模范。1985年。酉州茶廠諶小豐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2年,安化銀幣茶創立者夏求喜,也成為全國勞動模范。
以安化茶葉為題材的電視,電影有《鄉里妹子》,《烘房飄香》。
上世紀50年代,安化松針——成為中國十大名茶,安化茶場向毛主席獻茶,毛主席品安化松針后,叫秘書給安化寫信,鼓勵安化茶人出更多好茶。
上世紀,兩次全國茶葉工作現場會,都在桃江召開。當時茶園面積排位,安化、桃江為全國之首。1992年,溫家寶到桃江時,在浮邱山鄉專程視察了近侖茶園。
央視《鑒寶》欄目驚現安化古董黑茶,至今已到200萬元市價。
2004年,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一簍53年前的安化天尖茶,被專家評估,定下48萬元天價。現在,這簍茶的擁有者,一位陜西商人,180萬元,也沒出讓這簍茶古董。
益陽安化黑茶過去全是邊銷,一直不被本地區人看重,只有陳年茶才作為腸胃炎的特效藥,沒有大量保陳的習慣。故陳年黑茶極少。十年以上的陳茶極少,加上目前的生產規模不及普洱茶的百分之一,好品質的安化黑茶,保健功能,口味,特別受日本,韓國消費者推崇,故新茶老茶,價格均特看好。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