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3/03
分享
深切緬懷左宗棠豐功偉績 繼續譜寫錦繡韜新的篇章
發布時間:
2013-03-25 12:00
來源:
深切緬懷左宗棠豐功偉績 繼續譜寫錦繡韜新的篇章
在左宗棠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錦繡韜茶業有限公司全體同仁,懷著特殊的感情緬懷他經營西北、收復新疆、繁榮安化黑茶的豐功偉績,這份特殊感情源自百年老店錦繡韜茶莊與左宗棠半個多世紀的不解茶緣。
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晉陜甘等地茶商紛紛來安化辦茶,在清代茶行、茶號鼎盛時多達300余家,形成了“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茶市景象。由晉商創辦的錦繡韜茶莊當年就設在黃沙坪橋口,主要從事茶葉收購,經加工精制后運往漢口,經河南、山西轉銷西北各地或經張家口發至恰克圖。與大德誠、長裕川、大盛魁等茶行、茶號一起開辟了縱貫中國、連接歐亞的國際商貿大道—“萬里茶路”,從此安化黑茶遠銷西北地區和俄國。
但到清代雍正、乾隆以后, 興盛了千余年的茶馬貿易走向衰落,咸豐、同治時期西北茶務更是殘破不堪。此時,陜甘回民反清起義如火如荼,西北茶源的主產區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也相繼爆發農民起義,新疆又被中亞浩罕國匪徒阿古柏侵占,兵連禍結,茶路不通,茶源枯竭,西北茶務完全崩潰。安化外來茶商紛紛逃散,錦繡韜茶莊與其他茶行茶號全部關門歇業。
唐宋以來, 西北茶務與財政、軍事、國防關系密切, 地位十分重要。同治五年(1866年)底,曾在安化兩江總督陶澍家居住8年、深諳安化黑茶重要性的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后,從鞏固邊防、籌集軍餉、提高軍力、滿足西北牧民生活必需的目的出發, 大力整頓西北茶務。先后出臺了《甘肅茶務久廢請變通辦理折》、《變通茶務章程》、《札試辦甘省茶務章程》三大綱領性文件,推行以票代引、增添南柜等改革措施,并采取豁免茶商歷年積欠課銀,變通招商等鼓勵政策。當時茶票發放的具體辦法:一是把茶商以前所欠的茶稅全部免掉,而且不準再亂收其他雜費;二是不分省域定額,只要想經營者都可以領票,不論多少,凡是在陜西與甘肅兩省經營的茶商,一律要在領票時繳稅,一時缺錢的,可以在當地找擔保;三是還稅按所得稅繳納,雜課按營業稅繳納。左宗棠為了鼓勵茶商運茶,還與湖南巡撫協商,凡是領有陜甘茶課的茶商,運茶過境,只繳納稅額的20%,其余的80%由甘陜負責補貼。
左宗棠這些改革措施的實行,極大調動了各路茶商的積極性,錦繡韜茶莊及時回應左宗棠的改革,在西北領票后爭先返回安化,重新開展黑茶業務。源源不斷地為西北少數民族和在新疆征戰的湘軍供茶,為西北邊疆穩定和收復新疆作出了貢獻。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左宗棠茶票制度隨著國民黨將茶稅列入統稅中征發才告結束。茶票制度實行了60余年,說明了他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遠影響。這也是錦繡韜茶莊最為興旺的60余年。
可喜的是,如今國泰民安,茶逢盛世。安化黑茶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無窮的魅力,正在開創舉世矚目的黑茶新時代。我經朋友推介也喝起了安化黑茶,在短短的十個月里,我已領略到了它的神奇功效:高血壓正常了,失眠癥狀消除了。也許是天意,也許是茶緣,一個偶然機會我得到了百年老號“錦繡韜茶莊”的古老牌匾。每當看到這塊歷經滄桑沉寂了七十多年的牌匾,仿佛看到了左宗棠抱病抬棺率軍西征那氣吞山河的壯烈場景;仿佛聽見了往西北運送安化黑茶的大漠駝鈴,更加感到這塊牌匾沉甸甸的份量。從見到這塊牌匾那一刻,我就立志把經營安化黑茶作為一輩子的事業,要把最好的茶獻給偉大的時代和各族人民,獻給培育我23年的人民軍隊,續寫好“錦繡韜茶莊”新的篇章,以告慰左公在天之靈。現在我以錦繡韜名義注冊了茶業公司,白沙溪茶廠授權我公司為高端軍茶“將軍茯”全國獨家經銷商,并和白沙溪茶廠一起多次開展了“最好的茶獻給最可愛的人”的活動,到部隊慰問老紅軍和基層官兵,“將軍茯”產品受到廣泛好評。
(作者系廣州市錦繡韜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