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0/08
分享
瓷茶與中秋,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08-17 14:14
來源:
茶從今夜香,月是故鄉明
古往今來,月亮承載著人們的萬千思緒,游子借明月懷念故鄉,情人借月亮傳達愛意。尤其是中秋的圓月,釋放著國人向往團圓、幸福、美滿生活的情感訴求。
無月不中秋。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它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中秋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花燈等,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來進行的。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瀟湘”茯茶包,白沙溪精心打造的一款中秋瓷茶產品,由此將我們帶入對中秋夜品茶賞月那份唯美的期待中。
皓月當空,憑茶寄意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托國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的愿景,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中華傳統文化遺產,也由此衍生出中秋與茶的一段纏綿往事。
從有中秋節以來,中國就有飲茶的歷史。在人們的認知當中,品茶賞月空靈脫俗,充滿著無限的情趣與美妙的詩意,中秋最雅致最愜意的享受莫過于此。
白沙溪“明月瀟湘”禮盒中的茶,來自安化黑茶中的傳統產品茯磚茶。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又因其效用類似土茯苓,美稱為"福茶",自帶“福氣”。
“明月瀟湘”茯茶包,選用雪峰山脈優質云臺大葉新鮮嫩葉為原料,由肖益平大師工作室創新研制。其湯色橙黃透亮,菌香清新,茶香高揚,滋味醇和甘甜,口齒生香,清爽解膩,不失為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最佳伴侶。
中秋圓月,與瓷共舞
中秋,也離不開瓷器。
在古代瓷器工匠的眼中,月光恰如瓷器的胎色那般溫潤、潔白,這促使他們運用瓷器來承載民間對于月亮的各種理解和幻想。所以,細觀歷代瓷器,無論是繪畫題材、瓶型、釉色,都能找到月亮的足跡:“貂蟬拜月”是明清瓷器上常見的圖案。此外,圓月飽滿的形狀也惹人喜愛,圓形的瓷盤、瓷器數不勝數。清代“抱月瓶”,就因其腹部扁圓,如滿月狀突起,遠遠望去好像懷抱著一輪明月而得名。
白沙溪“明月瀟湘”中秋禮盒,配有一對來自“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的醴陵陶瓷倒影碟杯。“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金秋滿月,遍灑清輝。將杯子燒制成黃色,注水后,水面便形成一輪金色的滿月,就如同月亮倒影在水杯中,如影隨形;碟面印有湖湘標志性景點——愛晚亭,碟畫倒影在杯子上,就是一幅愛晚亭美景圖。
藏在一杯一碟中的湖湘之美,個性鮮明,能瞬間喚起游子對故園的點滴回憶、深深眷念。
明月瀟湘,情滿中秋
白沙溪“明月瀟湘”中秋瓷茶禮盒,是湖湘兩大瑰寶——安化茶與醴陵瓷的同框相會,也是兩大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它將安化黑茶的千年神韻,與醴陵國瓷的獨特藝術合二為一,敘述著安化茶與醴陵瓷纏綿千年的動人故事,打造出一張閃亮的湖湘名片,在這個中秋與您相遇,由此品味中國傳統佳節的神奇韻味。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桂枝披月華,茶香訴衷腸。此時此刻,有月有花,有茶有瓷,有友有情,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