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0/08
分享
情動資水 愛滿茶山——“精準扶貧十佳企業”白沙溪
發布時間:
2020-08-17 14:32
來源:
新湖南客戶端
(白沙溪茶廠俯瞰圖)
一泓白沙溪,源自雪峰,蜿蜒如帶,清冽甘甜,是做茶的好水源;
一江資水,浩浩蕩蕩,匯入洞庭,再入長江,在舊時走向世界的通道。
白沙溪茶廠就坐落在這溪與江的交匯處。
81年的歷史積淀,鑄就了它厚德載物的處世品格;
專于茶事的天然屬性,注定了它與這片土地的血脈深情。
在扶貧攻堅的戰場上,它將大愛種滿茶山,用產業反哺三農,鋪筑了一條助農脫貧的康莊大道。
(白沙溪茶廠)
基地帶動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國有),沿革承接于1939年,迄今已有81年的悠久歷史。
作為中國緊壓茶的發祥地、湖南邊銷茶的搖籃,白沙溪曾創造了我國緊壓茶史上的數個第一: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第一片花磚茶,在我國緊壓茶生產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2000年,國家取消統購統銷政策后,白沙溪茶廠一度不能適應市場變化,企業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劉新安臨危受命,成為廠里第一個民意廠長。
(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考察白沙溪)
(國家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一行到白沙溪調研考察工作)
2007年5月,在市、縣黨政部門大力支持下,白沙溪茶廠成功改制,由國企搖身變為股份制企業,白沙溪黑茶果斷突破統購統銷,從固定邊銷茶轉向內地市場和外銷市場。
以劉新安為總經理的公司領導班子帶領員工積極行動起來,以“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茶園基地。
為了鼓勵大家種茶,白沙溪以遠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流轉土地。當時,市場價50-150元/畝不等,白沙溪的流轉價格山地350元/畝、稻田650元/畝,30年不變。
有人不能理解,但總經理劉新安說得明白,我們就是要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只要能發展茶葉,價格高點無所謂。
正是這樣的決心、這樣的擔當,讓基地發展風生水起。短短一年時間,公司發展茶園基地12000畝,先后投資安化縣冷市鎮、長塘鎮大峰山等5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無償提供茶苗、肥料和技術、基地管理經費,每年投入資金500萬元,帶動5萬茶農種茶增收。
(副書記烏蘭考察白沙溪)
(副省長吳桂英考察白沙溪)
2012年,白沙溪茶廠投資400萬元成立了安化縣鈞澤源茶葉專業合作社,在小淹鎮陶澍村發展有機茶園1300畝,并投資500萬元建設毛茶初制加工廠,在全縣率先形成“山上采茶、山下制茶、原料加工全程茶葉不落地”的清潔化生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小淹鎮陶澍村農戶567戶,其中貧困戶131戶。通過茶園基地用工、購買當地農家肥、土地租金、合作社收益等,每年增收300多萬元,戶均增收6000元左右,其中村上主要參加合作社務工人員以貧困戶為主,實際貧困戶年均收入可增加1-2萬元。
村里的老人們都說:種茶,這是給子孫后代留下的財富。
(鈞澤源茶園基地 謝望東攝)
(公司總經理劉新安帶隊走訪貧困村茶園基地)
2016年,公司新建小淹鎮肖家村“東澤茶園基地”500畝,樂安鄉茶園基地1000畝,改造梅城鎮團云界荒山茶園1000畝。
有了標準化基地的支撐,加上科學管理、創新經營,白沙溪乘勢而上,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如雪球越滾越大。公司連續多年銷售收入過2億元,年納稅超過3000萬元,成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茶葉行業前30強。
如今的白沙溪,已發展自有茶園基地15000畝、帶動農民發展茶園面積21000畝,累計帶動幫扶近萬名貧困農民脫貧。
股份幫扶 貧困“老鄉”享發展紅利
安化縣小淹鎮陶澍村,坐落在資江河畔,背靠幽幽茶山,對岸是美麗的白沙溪茶廠。
茶廠的紅墻、高低錯落的建筑……總讓村民彭先進有一種家的親切感。自鈞澤源有機茶園建設起,他就在基地務工。這幾年,他的生活可以說與白沙溪緊緊相連。
(資江河畔茶園興 謝望東攝)
彭先進家中五口人,兒子媳婦和兩個可愛的小孫兒。5年前,兒子突發疾病,幾近失明,不僅喪失了勞動能力,每年還攤上了2萬多醫藥費。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跌倒了谷底。
媳婦在家帶兩個孫子,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的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60多歲的彭先進身上。他把家里的十多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茶,又在茶園務工,采茶除草樣樣都干,這兩年基地又給他們這些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分紅,一年合計收入1萬多。
“這些年搭幫有白沙溪,”彭先進說,“我今年67歲,希望還能多干幾年!”
(安化縣茶旅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旒陽(右一)、白沙溪茶廠扶貧干事與媒體記者走進彭先進家中了解情況 謝望東攝)
靠白沙溪幫扶的貧困戶還有不少。帶茶農搞產業,拉貧困戶入股,白沙溪不斷探索新的扶貧模式。
2018年,公司啟動白沙溪產業扶貧項目,這是安化縣九大產業扶貧項目之一。項目采用“以成熟茶園換新茶園”的股份合作、“利益前置模式”,10年之內,通過基地帶動,固定幫扶40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
項目拿出成熟的鈞澤源有機茶園總股本1000萬元,80%量化到戶,利益量化到人。4000名貧困對象,每人股份2000元。前3年分紅500元/人/年,后7年分紅300元/人/年,一共可得分紅3600元。
2018年,公司已完成與4000名貧困對象的幫扶協議,每年10月兌現落實到戶。2018年、2019年已兌現400萬元。
(安化縣樂安鎮與白沙溪扶貧協議簽約現場)
“五送”到村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白沙溪創立有81年了,我們的父輩就是做茶的,白沙溪的發展離不開茶農。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他們給白沙溪送茶葉;現在白沙溪是股份制公司,也要帶著感恩的心回饋農民。”公司副總經理兼工會主席李華建說。話雖樸實,卻發自肺腑。
(副總經理兼工會主席李華建接受采訪)
白沙溪產業扶貧項目涵蓋安化縣8個鄉鎮13個貧困村,在創業扶貧的日日夜夜里,李華建帶領工會干部和專業技術隊伍,翻山越嶺到每個扶貧點開展“五送”工作。
送技術。公司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聘請專家深入茶園指導茶樹栽培、茶苗選育、茶葉采摘、茶園管理技術,引進茶園環保管理新技術。派出公司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入村協助管理,培養茶農技術人員3000余人。
(茶學專家劉仲華院士在白沙溪鈞澤源茶園指導茶農種茶)
送設備。幾年來,建設毛茶加工場1個,建設生態茶園水肥一體噴灌設施3000畝,推介病蟲害防治、紅外殺蟲、氣溫氣候檢測等設施設備200余臺,送優質優選茶苗5萬余株。
送政策保障。制訂茶產業市場競爭自律公約,統一全縣毛茶收購標準茶樣,在專業合作社和大戶種植區域,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優先貧困農戶合同用工、勞務用工,收購貧困農戶加工原料,保護和穩定貧困農戶利益。
送“財神”。引巨商富賈進村投資,利用土地流轉政策篩選特色茶園,打造基地子品牌,帶動流轉土地進入市場,直接增收致富。目前已建設莊園文化品牌,打造高端子品牌3個,對應特色茶園基地5個,年增加收入達1500萬元。
送崗位。公司黑毛茶原料公司通過對茶旅基地用工和新進員工進行種植、生產技術培訓,常年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以上。培訓揀茶、手工茶產品制作等傳統制作技藝,其中安化千兩茶踩制工藝每年向社會提供100個崗位。
(踩制千兩茶)
家住陶澍村的彭國文,前幾年兩個孩子同時上高中、上大學,父母漸漸老了幫不上忙,他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很不容易。通過政府和村領導牽線,他走進了白沙溪組織的專業培訓班,系統學習茶園培植管理和黑茶初制加工技術,拜公司老技師為師學習黑茶加工工藝。不僅練就了一身本領,還在公司牽頭下,組織當地農戶成立了“安化縣鈞澤源茶葉專業合作社”,成了白沙溪“基地”的管理負責人。孩子順利畢業了,家里修建了新房,買了新車,彭國文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彭國文這樣的人還有不少。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白沙溪茶廠先后開展茶葉技術培訓260批次,培訓貧困茶農10000人次。扶貧先扶志,扶貧也扶智,白沙溪“授人以漁”,真正讓貧困戶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茶旅融合 強企惠民走致富新路
正值假期,與白沙溪茶廠隔資江相望的鈞澤源生態茶葉基地,山高風爽,綠意綿延。不少游客來到山中,體驗采茶、品嘗擂茶、定制當年的高端黑茶。基地周邊的農家樂、茶園民宿、特產商店,忙得不亦樂乎……
(學生們在觀光茶園體驗采茶)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個產業富一群人。
白沙溪以茶促旅,帶動扶貧。近年來,共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國內首個按照國家旅游景區標準打造的“茶旅一體化”黑茶產業園,新建黑茶博物館、有機生態觀光茶園、黑茶傳統制作體驗基地、白沙溪古茶園、茶碼頭等,并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8萬人次以上。
茶旅一體的成功打造,為地方農民增加了就業崗位,拓展了增收渠道,也帶動了地方餐飲住宿、運輸、物流、南雜等行業的發展。過去貧困農戶背井離鄉出外打工,如今紛紛回鄉創業在家門口勤勞致富。
“感謝白沙溪這樣的大企業帶領我們脫貧致富。”“荒山變茶園,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父老鄉親們這樣評價。
2018年,白沙溪榮獲安化縣“助力脫貧攻堅典范企業”稱號;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首批扶貧龍頭企業,白沙溪黑茶入選第一批《全國扶貧產品名單》。
(茶廠一角)
(白沙溪古茶園)
對于未來,白沙溪為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標:
一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兌現穩定收入不食言。二是持續茶旅文康一體化發展不停步。三是發揮產業龍頭作用,持續引領產業發展不松勁。
白沙溪的執著堅守,充分彰顯出一個標桿企業的情懷與擔當。
悠悠茶山旁,資江水通江達海,奔流不息,帶著白沙溪人的志向,也載著安化茶農幸福生活的希望!